高中部

思政大講堂:擁抱AI時代,做有智慧的數(shù)字公民------戈亞靜老師
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3-13     瀏覽次數(shù):126

    敬愛的老師們,親愛的同學們:

    大家上午好!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個正在改變我們生活的"隱形伙伴"——人工智能。有人問DeepSeek,“你能證明自己不是人類呢?”“你的訓練數(shù)據(jù)里最冷的知識是什么?”我們班有位同學跟DeepSeek開玩笑“為什么我爸爸媽媽結婚沒有邀請我?”你們大家跟AI互動了一些什么問題呢?有什么樣的收獲和感慨呢?

    有這么一個數(shù)據(jù):全球每天有超過10億人與AI對話,但其中80%的提問停留在“天氣如何”“講個笑話”這樣的表層交流。那么,AI究竟意味著什么?讓我們透過三個關鍵詞來思考。

    第一個關鍵詞  一個望遠鏡:AI是預見未來的"時光望遠鏡"

    AlphaGo戰(zhàn)勝人類棋手時,世界猛然驚醒:AI的創(chuàng)造力已超越人類經驗邊界。想象一下:敦煌的壁畫修復師用AI復原了氧化千年的顏料;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,AI實時追蹤1.2萬名演員的動線,讓"黃河之水天上來"的詩意精準綻放。這不僅是技術,更是人類文明的時光機。

    第二個關鍵詞  一把雙刃劍:AI正在重塑我們的日常

    某同學用“文心一言”三分鐘寫完議論文,卻失去了思辨訓練的機會;清華大學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過度依賴AI解題的學生,其歸納推理能力下降23%

    我要重點說說第三個關鍵詞  一把鑰匙:成為AI時代的"提問藝術家"

    有老師做了個小實驗:讓三個班級分別向AI提問。  

    A班同學問:“幫我寫篇讀后感”——結果得到了千篇一律的模板;  

    B班同學問:“《活著》中福貴面對苦難時有哪些心理轉變”——獲得了清晰的分析框架;  

    C班同學追問:“如果用當代青少年的視角重寫福貴的故事,哪些價值觀需要重新詮釋”——AI竟給出了融合代際差異的創(chuàng)作建議。

    AI對話的三重境界說明:提問的深度,決定答案的價值。當我們把AI當作復讀機,它回報的就是信息快餐;但如果我們將其視為思維磨刀石,它就能幫助我們突破認知邊界。我的同事讓DeepSeek給一位同學的作文打分,并指出她作文中的亮點和問題,進而又讓它修改這篇作文。在作文的評價、互補與修改中,讓人驚艷的不僅是最后呈現(xiàn)的這篇佳作,更是“DeepSeek深度思考”的邏輯可視化、思維路徑化,讓我們有思考、有啟發(fā)。

    在這個每18個月知識總量就翻倍的時代,比記憶更重要的是“提問能力”。請記住這三個詞:  

    1. 批判性思維:當AI說“這道題選C”,我們要問“為什么排除D選項?”  

    2. 目標感:使用AI前明確“我需要解決什么問題”,而非漫無目的地閑聊。

    3. 創(chuàng)造力:試著讓AI用蘇軾的文風解釋相對論,用漫畫分鏡呈現(xiàn)三角函數(shù)之美。  

    去年有位李雨桐同學,獲得了全國科創(chuàng)大賽金獎,他正是通過讓AI模擬300種實驗方案,再親手驗證其中最反直覺的三種,最終發(fā)現(xiàn)了新型環(huán)保材料。這就是“人機協(xié)同”的典范。

    當然,AI時代,我們還要保持“笨功夫”,獨立做題、反復讀背、親手繪制思維導圖……我們要感受春風拂面的溫暖、享受面與面聊天的愉快。我們還要警惕“AI換臉”“AI擬聲”帶來的侵權風險。因為情感的共鳴、道德的判斷、價值的抉擇,這些永遠是人類不可替代的珍寶。

    所以,同學們,我今天發(fā)言的主題是“擁抱AI時代,做有智慧的數(shù)字公民”。我的發(fā)言結束了,我們運用AI的實踐正在進行中!

     

    學前街校區(qū):學前街38號    菱湖校區(qū):菱湖大道9號(菱湖大道與具區(qū)路交叉路口)    電話: 0510-81896789
    Copyright@2025 無錫市大橋實驗學校 All Rights Reserved  推薦使用IE8以上版本1024×768分辨率瀏覽本站  蘇ICP備08007198號-1